点心果子
朋友聚会聊天,讲究的都要准备茶点。茶点是个洋气词,字面意思就是茶水和点心。茶水现在不同了,得有茶台现场烧水沏茶,酒盅大小的茶盏,拿捏着喝意为品茶。点心现在也不同了,得有西饼坊的师傅提供,各种烘焙各种酥,西点要的就是个上档次,镇住人才行。老魏和我常说,现在想吃传统点心已经难遇,满世界都是烘焙坊西饼屋,让这个三线城市经常出现国际大都市的错觉。
我和老魏小时候的70年代,糖烟酒店最招眼的就是果子区了。果子,是南阳乃至河南人对传统点心的旧称。包括饼干、薄脆、糕点和各种油酥。小孩子想吃果子,得盼望客人来。那时虽物质匮乏,但民风淳朴。不会空手走亲访友,一般都会拎包果子。客人一走,孩子便迫不及待打开看。果子包也讲究档次,出手阔绰的,里面装的芝麻糖、姜糖、核桃酥、鸡蛋糕。简单点的,是清一色的饼干。
那时,营业员是很牛的职业,果子铺营业员就更不用说了。果子用杆秤称好,顺到柜台上铺好的草纸上,三折两折包出形状,上面附一张福字方形红签,再用头顶盘着的纸绳捆扎,一包点心果子就有模有样了。现在草纸和纸绳早已消失,包装装潢越来越讲究。盒装的桶装的应有尽有,设计和造型眼花缭乱,多了洋气和浮华,却少了当年的质朴味道。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品形象。礼品的变化,映射社会人情变迁。果子包变果子盒,算是当年的一种礼品升级。整箱鸡蛋整桶油的送,是物质逐渐丰富的一种彰显。送烟酒送茶叶是爱好观照,送牛奶送各种保健品是健康态度,送土特产送特色食材是生活表达。送礼送什么,是个难题,也是一种文化。跟着时代的潮流,跟着民间习俗变迁,人们无师自通,并能激发出新的创意来。
前几年,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更新包装,专门找秋雨视觉设计了一套识别系统,梳理出“有根有味有料有情怀”的品牌文化,推出包括吉祥物“福娃”在内的系列形象包装。秋雨是平面设计界公认的顶尖高手,提炼的易佰福“福文化”充满了喜庆的中国元素。无论是单位发福利,还是亲朋好友送礼,配上一提福气满满的易佰福酱品,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。
去年一位朋友中秋节送礼,找我点名要易佰福礼盒,而且一要就是几十盒。当时我还纳闷。后来一想,一盒月饼一二百,一提易佰福礼盒几十元,怎么说也是易佰福牛肉酱实惠。品质上乘、选材考究自不必说,单看易佰福节庆礼盒上的吉祥物“福娃”,就和当年果子包上的福字标签有一比。看来,老魏当年的果子没有白吃,他的创意与儿时的点心果子,还真的是异曲同工。